中經世林-AIGC實訓中心整體解決方案
——賦能新文科·培育新質生產力·打造數字化教育新標桿
一、建設背景:政策引領與產業變革雙輪驅動
(一)國家戰略層層深入,“人工智能+”行動重塑文科人才培養新格局
2017年國務院發布的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》明確提出構建人工智能協同創新體系。2025年《關于深入實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動的意見》進一步強調要“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廣泛深度融合,重塑人類生產生活范式,促進生產力革命性躍遷和生產關系深層次變革”,為人文社科類院校發展AIGC教育提供了頂層設計和政策保障。

(二)教育新政聚力融合,新文科與“雙高計劃”錨定高職改革新路徑
教育部推進的“新文科”建設,以強調學科交叉與數字化賦能為核心方向;“雙高計劃”a則明確要求深化校企協同育人,二者共同為職業教育改革提供了政策指引。對職業院校而言,AIGC實驗室正是契合這一改革方向的重要載體——它既能推動文科專業實現數字化轉型,又能促進“文創+科技”的深度融合,成為連接政策要求與實踐落地的關鍵紐帶。

(三)技術壁壘徹底打破,AIGC重構文科創意生態新范式
AIGC 技術顯著降低內容創作門檻,尤其適合文科學生發揮創意優勢。本方案依托中經世林AI影音模型庫創建系統和新媒體精品影像DIY系統兩項發明專利,特別針對文科學生技術基礎薄弱的特點,通過交互簡化與流程優化,確保學生以興趣為驅動、快速上手,聚焦創意而非技術障礙,為文科學生提供從創意萌發到成品落地的全鏈路支撐。

(四)地方實踐先行先試,數字經濟催生內容創作新需求
近年,淄博燒烤、哈爾濱旅游、榕江村超、天水麻辣燙等地方文旅熱點火爆出圈,成為現象級傳播案例,充分證明數字文創內容已成為地方傳播與產業激活的新引擎。2025年《上海市關于支持互聯網優質內容創作的若干舉措》(即新“滬九條”)的出臺,更明確指向職業院校亟需培養懂AI、能創作、會運營的復合型專業人才,以適配數字經濟下內容創作的新需求。

二、建設意義:聚焦雙高建設,實現四重賦能
(一)對學校:打造文科產教融合新高地,樹立新文科教育標桿
1.推動“AI+專業”課程重構,建設區域性AIGC教學創新及技術技能積累高地;
2.形成以真實數據驅動的教學評價新機制,替代傳統紙面考核;
3.助力學校在 “雙高計劃”中塑造特色品牌,吸引周邊院校觀摩學習,提升社會影響力、行業話語權。

(二)對教師:構建“AI+雙師”成長體系,推動教學研協同創新
1.支持教師開發AIGC數字化資源庫、數字化教材及活頁式教輔、虛擬仿真項目等;
2.依托實驗室開展“AI+文旅”“智能傳播”等橫向課題與應用研究;
3.推動教師向“技術導師+項目經理”轉型,強化“雙師”能力。

(三)對學生:重塑復合能力結構,鍛造數字時代文科新工匠
1.貫通“策劃-生成-剪輯-推廣-運營”全流程實戰能力;
2.對接新媒體策劃、短視頻運營、數字化營銷等崗位需求,強化就業競爭力;
3.支持學生開展低成本創新創業與項目孵化。

(四)對地方:激活文旅數字經濟,構建校地融合服務新生態
1.為本地文旅、非遺、物產提供數字資源構建、虛擬數字人等數字內容解決方案;
2.服務中小企業短視頻營銷與電商推廣,破解傳播難題;
3.成為地方“數字文化宣傳智庫”與“文創項目應急支援力量”,為重大文旅活動、城市形象推廣提供快速專業的數字內容生產服務。
4.構建“培養在當地、服務在當地”的數字文化人才生態;

三、建設內容:四環融通、雙系支撐、校企協同的實戰體系
(一)四大核心環節:從模仿到創新的閉環能力培養
1.模仿學習與爆款拆解——掌握提示詞工程與用戶思維
2.創意策劃與視覺實現——訓練結構化敘事與AI輔助生成
3.智能生產與影音合成——運用專利技術實現內容高效制作
4.市場運營與數據分析——學習運營策略與效果優化

(二)教學模式:工作室制、項目驅動、數據賦能
1.組織形式:設立“策劃-創作-運營”三類工位,模擬企業實戰流程;
2.教學方式:實施項目制教學(PBL),教師以項目導師身份主導教學;
3.評價機制:融合過程考核(40%)與成果數據考核(60%),強化市場反饋導向。

(三)校企協同共建:從基礎實訓到科研創新的全面升級
1.共建“AIGC數字內容產業學院”,開展人才訂單培養;
2.共研 文旅專業垂直應用AI Agent,優化AI工作流;
3.共創 “數字文化創意服務中心”,承接文旅推廣與企業代運營項目。中心采用“校中廠”模式運營,企業導師和校內教師共同管理,承接文旅項目、中小企業訂單,探索“以項目養實訓、以收益反哺建設”的自我造血機制。
四、預期成效:可量化、可展示、可推廣的育人成果
(一)教學成果:輸出AIGC金課、案例庫與新型教材
申報省級/國家級AIGC金課 1-2 門;出版數字教材、活頁式教材及實訓手冊共 2-3 部。
(二)學生成果:高就業率、高創業率、高作品傳播力
榮獲省級以上技能大賽獎項;年孵化高質量短視頻作200部以上,播放量超10萬的爆款作品占比力爭達10%;年總播放量超500萬。
(三)服務成果:賦能地方文旅與企業,形成可持續服務模式
年均服務文旅推廣項目5項以上,助力區域文化傳播與數字經濟發展。
(四)形成一套可復制、可推廣的“新文科AIGC實訓中心建設與運營標準”
形成可復制、可推廣的 “新文科 AIGC 實訓中心建設與運營標準”,涵蓋課程體系、實訓手冊、評價辦法、校企合作協議范本等,為全國同類院校提供實踐范式。
五、配置方案:模塊化組合,適配新文科差異化需求
基礎教學模塊:滿足AIGC基礎技能教學與操作實訓需求;
創意生產模塊:增強影音素材錄制與智能剪輯與特效合成能力;
科研與社會服務模塊:支持智能體開發與文化數據可視化分析,服務地方文旅與科研創新。
結語
中經世林AIGC實訓中心整體解決方案,是為文科職業院校量身打造的“教學-創作-服務”一體化平臺。它不僅響應國家“人工智能+”戰略,更致力于推動文科教育的數字化轉型、文科人才的復合化培養、文科服務的在地化賦能,是職業院校在新文科建設中實現特色發展、贏得未來競爭力的重要支點。
本方案不僅是一套設備的引入,更是對學校未來、教師成長、學生前途及地方文化繁榮的長遠投資。它將成為學校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引擎,助力學校在職業教育改革浪潮中搶占先機,走出新文科職業院校特色發展之路。
備注:整體解決方案僅供參考。
1.通用型AIGC實驗室新建,按提供的標準方案選配即可;
2.傳統文科類教學實訓中心改造(不考慮金課建設和外景影像獲取部分)大部分多媒體教室和計算機房可利舊,核心硬件適當新增即可完成本方案設定的教學實訓目的;
3.更高要求的教學實訓,需要更高配置的硬件支撐,尤其是與算力聯系緊密的AI模型硬件。
4.參考效果圖
